【中國數字視聽網訊】過去的一年,電視市場上突然殺出個程咬金——互聯網企業。也許是認為這些所謂的“外行”沒有能力翻起什么大浪,起初傳統電視大佬并不在意,誰料到人家真的做出了成績,面對傳統彩電行業市場份額下跌,大佬們嗅到了危機。小編以為,此次危機的重點不在單純的電視銷售數量上,而在互聯網企業帶來的全新思維模式——互聯網思維。在信息消費、4G發展、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一切都在進步,彩電行業自然不能幸免,用戶急于跳脫傳統電視的功能、內容限制,由此掀開行業革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旦傳統企業開始反擊,勢必引發腥風血雨,眼下這場戰爭已進入前奏期。以近期最引人注目的TCL為例,2月14日TCL聯合愛奇藝發布9款新品,美其名曰“TV+家族”,并豪言這個家族2014年將售出100萬臺小伙伴,令人將信將疑。但TCL確實有備而來,在其發布的《互聯網宣言》中,表明將從內容、功能、體驗、銷售、渠道、服務等多層面著手,為互聯網電視打造一個標準。傳統企業在硬件領域經營多年,即使發力智能電視,這個特征依然保留下來。TCL以硬件制造為利益出發點,分管設計制造、渠道銷售以及售后服務,愛奇藝則負責互聯網內容、技術、產品,真可謂揚己之長,避己之短,各取所需。這種盈利模式,屬生態鏈中的合作方式,即整合各領域最強者,讓參與的企業各自發揮,最終歸于一點。
與TCL相比,互聯網企業代表樂視顯得有些大包大攬,“硬件+平臺+內容+服務”的模式吞掉了整條產業鏈,但面面俱到顯然很難,在看似光輝的銷售數據之后,其硬件缺陷和售后服務廣受詬病。
然而國內硝煙四起,一向視中國企業為大敵的外資品牌卻一反常態,并未在互聯網電視方面有大動作。CMIC研究認為,鑒于目前混戰局面,外資企業可能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殺入中國市場。回顧中國彩電顯示技術發展歷史,從第一代CRT電視到第二代LCD液晶電視和PDP等離子電視,再到第三代LED以及如今的OLED,每一次技術的革新,國內彩電企業基本上都是跟在日韓企業后面,光專利費不知交了多少。因此,外資企業的野心不可小覷。反觀國內,一家整合或是多家合作,兩種模式都處于摸索發展階段,尚不成熟,這種局面,不禁讓小編產生外有豺狼虎視眈眈內里,各懷心思斗得正歡之感,實在緊迫得很。
互聯網和電視,兩個看似本不太相關的行業融合到一起,其中牽涉到眾多產業,合作則共贏,獨守則俱傷。就像戰國七雄一樣,六國各自為政,終使秦國各個擊破。因此中國互聯網電視的最終發展趨勢是互聯網企業和電視企業強強聯合,實現更緊密的合作?梢哉f,這種嘗試已經開始。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