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4k無法逃避的三個問題:事實上,4k技術作為一種高分辨率的超高清顯示格式(約為1080p的4倍),多年前就被電視廠商定為“下一代電視的革命技術”。但問題在于,4k雖然能夠帶給用戶更加清晰、極致的觀賞感受,但讓用戶真正地感受4k體驗,卻不僅僅是提供終端這么簡單。
此前,tcl聯手愛奇藝推出4k電視產品家族,并定下100萬臺的銷量目標。4月中,向來以構建“生態系統”自居的樂視又發布了全新的4k電視x50air,雖然打出了“臺灣屏”、高速芯片以及輕薄等眾多優點,但消費者和互聯網用戶還是集體被2999元(另需購買980元兩年內容版權服務費)的價格所吸引。
同月,聯想、lg、長虹等傳統終端廠商也紛紛推出新款4k電視,意在為即將到來的“五一黃金周”造勢。如果再加上已經宣布4k戰略,但還未推出產品的小米和阿里的話,未來一場關于4k的智能電視大戰,恐怕在所難免。可是,4k真得來到了嗎?
內容片源、傳輸帶寬以及存儲空間是4k無法回避的三大現實問題。
更糟糕的是,這種現狀在短期內都不會得到改善。由于4k節目制造涉及攝影器材、剪輯平臺乃至后臺軟件層面的一系列改進和替換,對于任何內容生成團隊而言都是不小的投入,而由電視臺來制作4k節目更是涉及體制、政策以及審批等種種難度。
首先是內容片源,無論終端如何先進,消費者最終“消化的”都是內容,而目前4k內容片源甚是稀少,在前不久舉辦的ccbn2014展會上,各家終端企業競相擺出4k產品,但可笑的是,用于展示的內容源不是10分鐘左右的美食節目“吃烤鴨”,就是韓國組合“少女時代“的mv,以至于很多參觀者混淆了不同廠家間的4k終端。而片源“撞車現象”也正好反映出4k目前在內容提供方面的嚴重匱乏現狀。
其次是傳輸帶寬,雖然目前已公布了最新的壓縮演進技術h.265,能夠將龐大的4k傳輸量壓縮成普通用戶家庭可以接受的帶寬(據悉5m即可),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硬件廠商還停留在mpeg-4、h.264、avc等階段,想要傳輸真正的4k內容起碼需要20m以上帶寬,這對于目前中國大部分的寬帶家庭而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編輯:daisy)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