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shù)字視聽網(wǎng)訊】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參展參賽片的質(zhì)量普遍好,如果要列一個推薦片單總有種顧此失彼的為難感,可如果只能挑一部看,“觸摸3D”單元的《3D鐵三角》可能是最好的選擇。這部帶著實驗色彩的拼盤電影只能走電影節(jié)的展映路線,不可能在各地大規(guī)模公映,而3D的形式又注定了這電影最好的觀看效果是在電影院里。相比同單元的其它電影,《3D鐵三角》牽扯的話題不僅是技術(shù)把視聽娛樂往什么方向推進。戈達爾、格林納威和埃德加·佩拉3個導演以各自擅長的風格制造了視覺奇觀,回溯人類“觀看”的歷史。當感官體驗不斷被顛覆,電影成為無法預測的變量,殊途同歸地回到同一個問題:若電影隨波逐流地放棄“影像何為”的使命,技術(shù)并不能讓它變得更好。
影像美感才是電影院永恒的能量
馬丁·斯科塞斯說如果他的導師約翰·卡薩維茨還活著,會用今天一切可能的設(shè)備和手段拍電影,但也會用堅定的意志抵御由此帶來的另一些東西。其實,《3D鐵三角》的幾位導演就是這樣,他們掌握技術(shù)、調(diào)侃技術(shù),進而反思技術(shù)。
當然,不要把這電影想得很學究。它首先很好看,給人賞心悅目的視聽體驗。開場第一段,格林納威的20分鐘短片用一個長鏡頭追溯葡萄牙古城基馬拉斯歷史上閃光的人物和片段,鏡頭滑翔于小城古老的庭院、長廊和街巷,徜徉于中世紀的修道院,銀幕上一個消逝已久的世界撲面而來又呼嘯著擦肩而去。巴洛克風格的華麗觀光效果,讓詹姆斯·卡梅隆和彼得·杰克遜這些技術(shù)狂人羞愧,《阿凡達》和《霍比特人》相形見絀,格林納威用一個鏡頭打敗一打好萊塢大片。若格林納威的一鏡到底僅是制造室內(nèi)過山車的觀看體驗,那未免低看這位“畫家導演”。在這個科普歷史的段落里,不斷出現(xiàn)的字幕不再僅僅是用于補充說明的文字,它們像垂簾和瀑布一樣遍布于畫面中,文本的功能退居其次,轉(zhuǎn)而成為畫面的元素。因此,這個看似時髦炫技的段落又流露了一種老派電影的質(zhì)感:對布景背景每個細節(jié)的重視,畫面強調(diào)精雕細琢的美感,在色彩和光影的分布中揮灑充分的自由。這種古典端莊的美微妙地傳遞了對“發(fā)達技術(shù)”的一點反諷:技術(shù)也許正在把電影院變成游樂場,然而影像的美感才是它永恒的能量所在。
觀眾可以認為這種玩法是“偽3D”
相比格林納威和佩拉,戈達爾壓軸的段落看起來確實晦澀,這20分鐘信息量略大,上承他的《電影史》和《電影社會主義》,下啟《永別了,語言》,言簡意賅,點到即止,以至好些期待看出門道的觀眾觀后感只有一句:“是挺……戈達爾的。”“戈達爾”這個名字已經(jīng)變成了形容詞,他被神圣化甚至于妖魔化。帶著常規(guī)的眼光看他的電影,哪怕他拍3D,的確是挺不好看,事實上他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從未停止過“攻擊”電影的敘事和移情功能。所以,不如換個心態(tài),把他的作品當影像實驗來看,會有趣得多。比如這段短片,是把左右眼看到的不同畫面分割開,繼而又重疊起來形成交融的兩層畫面。在大銀幕上玩這樣的技巧,這個80歲的老頭是第一人。觀眾可以認為這種玩法是“偽3D”,可換一種角度,何嘗不是調(diào)戲了3D技術(shù)。
在這段短片之后,戈達爾還再接再厲拍了《永別了,語言》。他對于3D技術(shù),帶著戲耍的心態(tài)又保持著警惕,就像短片里的一句旁白:歐洲的透視技術(shù)破壞了影像,而數(shù)碼和3D這些技術(shù)帶來了進一步的傷害。
3D技術(shù)落在3個導演手里,格林納威信手耍得美輪美奐,但指向是和技術(shù)狂飆方向截然相反的古典時期;佩拉以黑色幽默風格狠狠嘲笑了技術(shù)改變的觀影體驗;到了戈達爾,是用一封仿佛亂碼的電報,傳遞出近乎悲壯的情愫了。

¥3999
[查看詳情]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友情鏈接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 版權(quán)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廣告服務 | 歡迎投稿 | 免費注冊
版權(quán)所有 數(shù)字視聽網(wǎng) Copyright ©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6048189號-2 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網(wǎng)監(jiān)中心備案編號:1101051445
QQ群服務:廠商群(146100746) 經(jīng)銷商群(160287492) 投影機群(154576638) 專業(yè)音響群(160287677)
服務熱線:010-62536866/82627795 傳真:010-82627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