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16日,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承辦的首屆國家應急廣播大會——“2014中國應急廣播大會”在京召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利華,民政部副部長、國家減災委秘書長姜力,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國務院應急辦主任陳建安,中國地震局副局長修濟剛,亞廣聯秘書長賈瓦德·孟塔基(Javad Mottaghi),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王求出席大會并致辭。此次大會為期一天,主題涵蓋:應急廣播與應急管理、應急廣播案例分享、應急廣播與新媒體、面向未來的應急廣播等內容。

大會現場(圖片來源 央廣網)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在致辭中介紹了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取得的成績,充分肯定在歷次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中,廣播在及時傳達政令、發布信息、引導輿論、穩定人心、協助救災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他指出,去年蘆山地震和今年魯甸地震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地方電臺創造性地在震中開辦了面向災區聽眾的應急電臺,受到地方政府和災區群眾的歡迎,助力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評價,這兩次具有突破性和挑戰性的嘗試,書寫了人民廣播事業的嶄新篇章。目前,四川、廣西等省區廣電局已開展了應急廣播的相關研究和建設工作,全國14家廣播電臺已經開辦了應急廣播頻率。抓緊推進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的建設完善,已成為提高我國國家治理水平、加強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的必要途徑,對于提升我國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田進同時透露,目前,廣電總局正抓緊組織相關部門和單位,積極從工程、技術、標準、法制、機制等方面推進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田進表示,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尚處于初始啟動階段。如何從無到有建設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需要的國家應急廣播體系,是極具創新性和開拓性的工作,未來的工作任務將更加繁重,責任也更加重大。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圖片來源 央廣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王求表示,開展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作必須以合作為切入點,沒有強大的應急信息源支持、沒有廣泛的應急信息傳輸渠道、沒有百姓易得的應急信息接收終端,應急廣播只能是水中花、鏡中月。王求說,作為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運行、維護的主要成員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與地方廣播電臺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2013年的蘆山應急電臺和今年的魯甸應急電臺是中央臺與地方電臺合作的兩次成功嘗試,凸顯了災難發生時應急廣播的巨大作用。王求希望,廣播界能加強與新媒體行業和收音機、發射機等相關企業的溝通合作,通過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共同構建應急廣播跨領域合作的新格局。同時,他也希望政府各部門重視應急廣播,在應急信息互通等方面加強協作和指導。
此外,來自國內外應急管理領域及應急傳播領域的官員、專家、學者發表主旨演講,圍繞我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討。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杰為“國家應急廣播體系規劃與建設”指明路徑;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副局長程建軍就“科學規劃頻率資源,支持無線電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相關問題進行闡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應急辦副主任吳喜鏵以《堅持走軍民融合之路,加快推進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為題做了發言;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裁李躍結合行業特點與應急實際,闡述了統籌協調,構建國家層面應急保障機制的重要意義;百度公司技術委員會理事長陳尚義介紹了百度應急信息服務的相關實踐;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景春提出,要發揮廣播電視網絡優勢,支持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孟加拉電臺對外聯絡部主任納斯魯拉·艾爾凡(Nasrullah Md. Irfan)介紹了孟加拉電臺在洪水和颶風等突發災害的應急處置中積累的經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總編輯姜海清闡述了建設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的實踐與思考;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主任孫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主任王輝結合各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對國家應急廣播發展建言獻策;四川省人民政府應急辦主任嚴衛東,云南廣播電視臺臺長覃信剛分別站在行業與地域的角度,與大家分享了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應急傳播一線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平峪村黨支部書記晉有文用親身經歷與與會代表分享了平峪村農村廣播的應急作用;騰訊副總裁江陽以《互聯網新時代,應急廣播新融合》為題,深入探討互聯網技術與應急廣播的融合發展之路;華為公司企業業務廣電行業總工程師李建昆做了關于應急信息傳播技術現狀及發展的主題演講;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數據委員會會長車品覺對國家應急廣播決策流程的大數據應用提出建議;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鄧炘炘深入分析探討了中國應急廣播發展的路徑。
演講結束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與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舉行了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王曉暉、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主任王輝簽署了協議,就共同建立國家應急廣播體系海洋災害預警和應急信息獲取機制,通過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發布海洋災害預警信息、進行防災宣傳教育等內容達成了合作共識。
隨后,主持人宣讀《中國應急廣播發展共同宣言》,對應時代而生的中國應急廣播做了進一步的闡述。宣言稱:“突發事件對應急廣播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而更廣闊的機遇,來自于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不斷進步,廣播與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不斷融合的時代大背景。在這樣的媒介繁榮背景下,我們聆聽時代的召喚。它召喚著應急廣播從誕生之日就樹立全媒體意識,在茁壯成長的每一步都體現媒體融合發展的理念;它召喚著廣播人強化合作意識,在應急廣播事業的實踐探索中與各界同仁并肩作戰,開拓進取。”
據了解,應急廣播是在面臨突發公共事件時,通過廣播向公眾傳遞緊急信息的一種手段。作為應急管理的重要手段,應急廣播日益得到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廣泛關注,我國的應急廣播建設不斷發展、完善。目前架構當中的國家應急廣播體系主要由“三制一案一網”構成,即國家應急廣播體制、國家應急廣播機制、國家應急廣播法制、國家應急廣播預案和國家應急廣播網。
2013年四川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發生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迅速緊急啟動應急機制,在蘆山震區試驗開播“國家應急廣播·蘆山抗震救災應急電臺”。這是首次以“國家應急廣播”為呼號,在突發災難事件中對災區民眾定向播出的應急頻率,其首創意義和獨創價值,引起眾多傳統媒體的思考。2013年12月3日,國家應急廣播中心掛牌成立,標志著我國國家應急廣播體系進入全面建設階段。2014年8月3日下午4點30分,云南魯甸發生里氏6.5級地震,人員財產損失嚴重。震后48小時,由中央臺、云南廣播電視臺、昭通人民廣播電臺聯合開辦的“國家應急廣播?魯甸抗震救災應急電臺”在震中龍頭山鎮首次播音。蘆山、魯甸應急電臺的試驗為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各方面建設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借鑒。
中宣部、國務院應急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林業局、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中國民航局以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新媒體行業領軍人物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廣電部門負責人和廣播電臺臺長、計劃單列市廣播電臺臺長及部分電臺應急廣播頻率負責人等140余人參加了大會。
(編輯:石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