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視聽網訊】隨著數字化場景的持續拓展,LED顯示領域正完成從“大間距”到“微間距”的關鍵質變。迪顯2025年上半年監測數據顯示,P1.1-1.4mm區間的LED小間距產品銷售額同比增幅達 34.7%,而P1.0mm以下更精細間距產品的增長也達12.7%。當前,LED小間距已成功突破P1.0mm技術界限,向P0.9mm及更小點間距邁進,正式步入微間距時代——這一趨勢,正是超高清技術、綠色低碳理念、人眼舒適性優化與智能交互創新協同驅動的必然結果。
技術錨點:微間距技術綁定超高清落地
在10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戶內顯示場景中,點間距直接決定畫面的清晰度表現。以163 英寸屏幕為例,要實現4K(3840×2160)分辨率,點間距需精準控制在0.94mm;若追求8K(7680×4320)超高清畫質,則需進一步將點間距縮減至0.47mm。目前,主流LED顯示廠商通過倒裝芯片與微米級COB技術的深度融合,已將點間距穩定降至0.9mm以下,其中雷曼光電等企業更是實現了P0.47mm產品的量產,為4K、8K超高清顯示在指揮監控、商用會議、家庭影院等全場景的落地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

表1:不同尺寸LED顯示屏4K、8K顯示點間距需求
能效革新:低功耗與低溫控成核心競爭壁壘
全球 ESG 標準日益嚴格的背景下,能耗已成為客戶采購LED顯示屏的關鍵指標。傳統 LED小間距顯示屏的功耗約為300W/㎡,而雷曼光電推出的高清王冷屏大師(P0.9mm),通過三項核心技術實現能效與控溫的雙重突破:其一為 AI 低功耗智顯技術,在保障畫質細膩度的同時實現能耗優化,相同分辨率下功耗表現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其二是超精準控壓技術,可為RGB芯片提供精準供電與高效信號傳輸,較傳統方案降低50%功耗的同時實現顯著降溫;其三是底黑無損直顯技術,在保證高表面黑度與畫面對比度的基礎上,實現 100% 透光率,減少無效能量損耗的同時進一步控制屏體溫度。最終,該產品功耗僅為傳統產品的一半,屏體溫度低于人體體溫,成為名副其實的 “冷屏”,既延長了產品使用壽命,又解決了會議、教育等近距離場景下的熱干擾問題。
人因優化:高刷護眼打造視覺友好體驗
當觀看距離縮短至3-4米時,人眼對屏幕閃爍和藍光頻段的敏感度會顯著提升。針對這一需求,雷曼高清王冷屏大師(P0.9mm)通過三大技術優化視覺體驗:一7680Hz超高刷新率,不僅能消除手機、相機拍攝時的掃描線問題,其無閃爍特性還能有效減少視覺疲勞,呵護長期觀看者的眼健康;二光譜調整技術,將藍光芯片波長精準設計至460nm,大幅減少有害短波長藍光的輸出,達到RG0國際最高護眼等級;三低光澤度設計,通過光學超微結構實現霧面啞光效果,在不損失畫面對比度和亮度的前提下,降低80%以上的環境光反射,有效減少環境光在屏幕表面產生的炫光對人眼的干擾,完美適配長時間會議、家庭觀影等場景。
交互升級:大屏從“單向顯示”轉向“雙向智能控制”
P0.9mm及更小點間距的技術突破,實現了LED大屏的近距離觀看,也促使大屏功能從傳統“單向信息輸出”升級為“雙向智能交互”。雷曼高清王冷屏大師(P0.9mm)依托超高像素密度,集成兩項核心交互技術,打造新一代可交互LED大屏:一高精度紅外觸控,支持 20點同時觸控與毫秒級觸控響應,縮短白板書寫、內容標注等操作的響應延遲,提升交互流暢度;二AI人工智能技術,通過AI視覺識別實現手勢控制、人員追蹤,借助AI語音識別直接操控屏幕功能,大幅提升人機交互效率,適配指揮調度、教學演示、商務會議等多元化場景。
成本下探:技術普惠打開千億級市場空間
技術迭代持續推動LED微間距產品的成本下降,P0.9mm以下產品逐步突破價格壁壘,打開戶內商用、家庭巨幕等新場景,有望催生千億級新增市場。隨著技術成熟度提升,成本下探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據行業預測,2026年P0.9mm以下產品價格將進一步優化,觸及行業普及臨界點,徹底釋放民用與商用市場的需求潛力。
結語:LED微間距開啟顯示產業新周期
LED小間距從P2.5mm到P0.9mm的跨越,不僅是技術參數的迭代,更標志著專業顯示向民用市場滲透的關鍵轉折。隨著超高清視頻產業、元宇宙生態的快速發展,兼具超高清畫質、綠色節能與舒適交互優勢的微間距LED,正重塑顯示產業的價值邏輯。雷曼等技術領先企業憑借持續創新,將引領行業突破技術與場景邊界,開啟顯示產業的新發展周期。
(編輯:dai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