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CT領跑者日本再次先行一步,將量子密碼技術應用于電視會議系統,并實現了每秒10萬比特的世界上最快的密鑰生成速度。日本獨立行政法人信息通信研究機構(NICT)的量子ICT集團,受NICT的委托,與日本電氣株式會社(NEC)、三菱電機株式會社(三菱電機)、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共同在NICT的JGN2plus超高速寬帶網絡上,采用量子密碼技術開發(fā)出了不能竊密的多點電視會議系統,并開始試運行。
試運行的目的,是要對通路穩(wěn)定性和路徑控制功能等性能進行評估。經過本次試運行的考驗,該技術今后將用于國家級的保密通信,以及對電網、煤氣管網和自來水管網的等重要基礎設施的監(jiān)視和通信保障上,還可用于金融機構的隱匿通信等工程上面。在試運行的網絡上,同時還展示出了三菱電機公司開發(fā)的,使用量子密碼技術的智能手機通信系統。
參加該項目的企業(yè)分工是:NEC負責高速量子加密系統的開發(fā)工作,并擔當高速光傳輸設備和密鑰提取(所謂的密鑰蒸餾)等的設備研發(fā)工作;三菱電機負責量子密鑰發(fā)送裝置研發(fā),并對電視會議系統的安全性進行評估,以及應用程序的技術開發(fā)工作,同時還負責具有量子密碼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開發(fā)工作;NTT公司早在2002年就研發(fā)出了差動移相量子密鑰發(fā)送協議,依據這個技術,竊聽和差錯就可能被檢測出來,除此之外,在受信側的設備上,還可生成穩(wěn)定的長時間的簡單易行的密鑰,該技術已應用在試運行的網絡上;東芝公司負責量子密鑰發(fā)送系統的研發(fā),它開發(fā)出了用密碼調制的1GHz單一光子的小型電路,并用標準機架完成設備小型化,同時還開發(fā)出了快速檢測器和靈活穩(wěn)定的電路。
量子加密引入視頻通信系統
從理論上講,量子密碼技術是無論用什么樣的技術,都無法監(jiān)聽到的加密技術。其方法是,首先將信號與量子密鑰用Vernam(弗納姆)的加密算法,加密后通過光纖網絡進行傳送。量子密鑰發(fā)送是個極其復雜的技術問題,實用化面臨著很多挑戰(zhàn)。到目前為止,美國國防部和歐盟僅在語音項目上采用該技術,在光纖網絡上,傳輸距離也僅達到數十公里的極限,其在視頻通信方面的應用仍在研發(fā)中。從2001年開始,NICT就不斷開拓此方面的項目合作, 產學研齊頭并進,進行了長期工作;現在可以在都市的光纖網絡上,采用量子密鑰傳送技術,實現了完全隱匿的電視會議系統。
現在日本的光纖已在輸電線路、燃氣管和水管等線路中廣泛敷設,并已鋪設到政府機關、銀行、醫(yī)院、企業(yè)和各個家庭中。但要把它們都全面、周密地安排在絕對安全的環(huán)境下,在實際部署上有困難。這是由于在光纖網絡上,有來自外部竊聽攻擊、信息流失等潛在的威脅。因此,迅速檢測出光纖上的竊聽,是不可回避的安全要求,對于隱匿通信,可以說,研發(fā)出高質量、嶄新的技術是非常必要的。運行在互聯網上的重要信息,雖然電腦上都采用了現代化的加密技術,但由于時常受到竊聽攻擊,還是造成了信息的流失和病毒泛濫,甚至造成電腦硬件損壞。另外,現代加密及解密算法,涉及到龐大的計算數學問題,因此,追求安全措施的經濟性和便利性,是人們一貫的追求,現在日本終于找到了它們的平衡點。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